12月17、18日,我校文学院暖风行动三下乡实践服务队牵手中国山东网组织大学生采访团,前往曲阜市泗水县杨柳镇、星村镇、圣水峪镇、泗张镇四个地区,近距离采访27名驻村“第一书记”。每位大学生跟随一位第一书记,亲身体味乡村生活,用双脚展开扎实的田野调查,用镜头捕捉乡村的田间炕头。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真实还原第一书记的生活与工作场景,记录下村风、村貌的变化。
2012年以来,根据贫困程度不同,我省先后选派2.6万名“第一书记”,深入1.8万个基层单位抓党建促脱贫。三年时间,90% 以上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翻番,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第一书记到位后须脱产驻村,吃住在派驻村,在村工作时间不得低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三分之二,与村干部同出勤同考核。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扎根农村,深入实践,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帮包村的任务,使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村民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农村基础保障能力得到提高。
据了解,2012年“大规模驻村入户、面对面谈心交流活动”以来,泗水县驻村联户工作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拓展和完善提升,第一书记下派工作也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泗水县今年又选派出了185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组成员分别到9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开展工作。
“青春汗水谱华章,心系百姓出成果。”自从第一书记们上任以来,泗水县的变化村民们都看在眼里。我校派出的刘建新和季中现分别任石门庄村与南陈村的第一书记,见到我院同学前去采访十分激动,刘建新告诉同学们,虽然他刚到达时,石门庄村条件非常差,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心态是非常好的,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石门庄村今年人均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石门庄村肯定会越来越好”,刘建新的话掷地有声。季中作为南陈村的第一书记,引导村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贫困的处境,在村民和村委会的积极配合下,强村富民的工作顺利开展起来。“第一书记”们在村里的日夜忙碌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们不但走遍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更深深地走进了每一个老百姓的心里,交上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第一书记们从繁华的城区来到闭塞的乡村,担负起城乡一体发展的使命,铭记着老百姓饱含希望的嘱托,奉献着一腔反哺故土的深情。学生记者们通过本次和第一书记的近距离采访与接触,更加深入和详实的记录了第一书记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果,以系列深入的报道为成功推荐山东经验、济宁经验积累了素材和资料,让典型的成功扶贫案例为更多地方的扶贫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帮助,也让当代大学生更多的了解基层工作,激发他们投身基层工作的热情。
(来源:文学院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编:杨秀娟)